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始终秉持“以生为本、以艺育人、服务社会”的办学理念,在教研融合、产教协同、以赛促学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。近年来,教研室在师资队伍建设、课程组建设、学生竞赛指导、访企拓岗等领域深耕细作,形成了一套具有示范性的创新模式。

一、师资队伍建设:聚焦专业特色,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
(1)积极构建老中青课题组课程组,实现课程由标准化到精品化的转型。
为提升教学质量,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整合师资力量,依据专业课程体系,组建多个课程组,有基础课程组、专业课程组、实践课程组等。每个课程组均以老中青课题组的方式进行组合,依托微信群实现高效沟通,构建“课前-课中-课后”全流程教学体系。
课前准备:资源统筹与协同备课
各课程组由组长和组员构成,组长由年龄高、教龄长、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,通过微信群明确组长和组员的职责和分工。组长负责整门课程的整体规划,组员配合组长和课程需求,调研、整合和实施课程教学计划。课程组整合教材、案例库、行业资讯等教学资源,通过微信群共享,利用微信群定期开展线上备课会,围绕教学重难点、教学方法、作业形式和布置等展开讨论。
课中实施:教学实时反馈和教学质量监控
教师通过微信群实时分享教学亮点与突发问题,如包装设计课程组教师发现学生在“包装设计”实操中对结构工艺理解困难,组内教师将立即在群内沟通,商讨解决对策。建立学生学习档案,记录课堂表现、作业完成情况等数据。教师在群内共享档案信息,动态调整教学策略,针对学习态度不积极、多次作业不达标的学生启动预警机制,制定帮扶计划。
课后反思:教学复盘,持续改进机制
课程结束后每个课程组会通过微信群召开教学反思会,围绕教学目标达成度、学生反馈等展开讨论,总结出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。除此以外,课程组会将教学过程中的典型案例、优秀作业及改进方案整理成案例库,上传至微信群,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。
(2)青年教师培养计划
为加速青年教师专业成长,打造“教学-科研-实践”三位一体的教学梯队,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施“老带新1V1帮扶制”,通过“精准匹配、目标导向、动态考核”机制,实现青年教师3年内“教学达标、科研起步、实践赋能”的培养目标。实现了青年教师从“站稳讲台”到“站好讲台”的跨越式发展,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师资保障。
二、以赛促学:强化实践育人,斩获国家级省级奖项
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,根据培养目标特点,在教法方面,要坚决避免“理论多、实践少”的状况,为了提高教学效果,本团队以学生为中心,探索适合本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方法。在课堂教学中,主要采用以赛促学、以赛促教、项目引导、项目驱动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,围绕实际问题讲解设计思路与方法,将抽象知识具体化。通过组织参加学科设计竞赛,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,参加校企合作项目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。
近年来,教研室在竞赛指导方面成绩斐然,将学科竞赛作为检验教学成果、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平台,建立“校赛-省赛-国赛”三级选拔机制,并组建“教师指导团+学生竞赛队”双轨队伍。本年度指导学生参加设计竞赛活动,获国赛一等奖4个、二等奖15个、三等奖15个;省赛一等奖25个、二等奖40个、三等奖59个;共获得省级以上等级奖158个。
三、访企拓岗:深化校企合作,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
教研室坚持“需求导向、服务地方”的原则,将企业调研与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紧密结合。2024-2025年,走访多家设计公司、文化传媒企业、教育机构等,涵盖品牌视觉设计、包装设计、数字媒体等多个领域,建立长期合作关系10家。通过校企共建“实践教学基地”,为学生提供从课堂学习到职场实践的有效过渡平台,实现“课堂项目化、项目课程化”的双向转化。
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以“双十佳”为标杆,通过深化校企合作、创新课程模式、强化竞赛引领、促进教师发展,形成了“教学-科研-实践-服务”四位一体的育人格局。未来,教研室将继续以“设计赋能”为使命,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设计人才,为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。